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《中国人造板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(2024-2031年)》显示,人造板是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为原料,经一定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单元材料后,施加或不施加胶粘剂和其他添加剂胶合而成的板材或模压制品。从产业链看,我国人造板上游主要原材料为木材,还包括胶粘剂等化工原料;中游为人造板生产;下游为应用领域,其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家具和地板制造、建筑装饰、包装材料等领域。
我国人造板行业起始于1920年,当时,第一家生产胶合板的工厂由外国人在天津创立;至1949年前,行业始终处于培育阶段,市场发展滞后;1949年后,我国人造板行业慢慢地发展,一批人造板企业相继成立,至1966年,其产量突破15万立方米;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和推进,我国人造板行业迎来较快发展,至1990年,其工业体系基本建成,产量也上升至245万立方米。伴随着人造板消费和出口需求持续上升,自1991年开始,我国人造板行业发展迅速,生产规模逐步扩大,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;2003年,其产量突破4500万立方米,首次超过美国,成为全世界人造板第一生产大国,其后从始至终保持领头羊。但自2012年起,受环保、木材资源、劳动力成本、盈利水平下降等因素影响,我国人造板市场发展放缓,至2015年,其产量增速降至5%以下。
2017年-2021年,在下游市场推动下,我国人造板产销规模整体呈现增大态势,2021年分别上升至3.37亿立方米和3.18亿立方米,同比分别增长8.36%和7.43%。2022年,受到房地产行业收缩等因素影响,其产量和销量双双下滑,分别降至2.87亿立方米和2.79亿立方米,同比分别下降14.84%和12.26%。
据悉,我国人造板主要可大致分为胶合板、刨花(碎料)板和纤维板三大类产品。其中,胶合板发展时间最早,是人造板市场中的主流产品;刨花板因为加工时用的胶水较少,环保性相对强。
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,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自2021年起,随着落后产能陆续清出市场,我国胶合板生产公司数和生产能力持续下降,2023年分别降至7400家和20500万立方米/年,同比分别下降29.89%和2.16%。目前,我国胶合板市场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,再加上受刨花板冲击,预计2024年其生产能力还将进一步小幅下降。
纤维板主要由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制成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自2022年,其生产线数量和生产能力也呈现下降态势,2023年分别降至309条和4598万立方米/年,同比分别下降10.17%和3.77%。从地区来看,山东省的纤维板生产线数量和生产能力均位居全国第一,2023年分别达到36条和636万立方米/年。
刨花板是由木材或其他木质纤维素材料制造成的碎料,施加胶粘剂后在热力和压力作用下胶合成的人造板。近年来,我国刨花板发展势头强劲,生产线%;其生产能力则整体呈现增长态势,2023年大幅度上升至5269万立方米/年,同比增长27.03%。值得一提的是,2023年刨花板生产能力已超过纤维板,成为中国人造板市场第二大板种。目前,我国刨花板在建生产线万立方米/年。根据规划,目前在建刨花板生产线年期间投入运行,预计到2024年底,其生产能力将突破6500万立方米/年,至2025年底,将突破7600万立方米/年。
目前,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以刨花板为主的人造板产业体系,市场占有率超过50%,但我国刨花板市场占有率占比还比较低,具有很大提升空间。未来,随着人造板产业体系持续调整,刨花板有望成为人造板市场的主流产品,发展的潜在能力大。(WJ)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